艺术型态的陶瓷创作 -- 意涵风格陶塑 -- 艺术观点来源 -- 文森观点 -- 讨论"意涵艺术" | |
什么是意涵艺术 (Content Art)呢? | |
因因一九九八年,文森留美硕士毕业论文中,首度整理出"中国式超现实主义"的艺术创作观点,当时由于对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极其仰慕,亦在中国的艺术创作观中(物我观念)找到思想及技术的巧妙对应。 因因因之,创作出一系列结合西方超现实主义与东方喻涵性的艺术创作。直至返国创作之时,由"中国式超现实主义"的艺术概念,渐次延生出"意涵艺术"的初始主张,即以艺术象征语汇来构成及表现主题,甚而形成一种意境的表达方式。 因因换言之,以艺术中的造型、色彩、材质等视觉经验,来显示出创作者的表达意图,而整体创作过程为创作者先以个人及社会经验,来产生艺术主题,再选择合适技巧及材质等来完成创作,进而反应其中之意境,透露出一些讯息或美感。 "意涵艺术"主要诠释如下: (1)艺术内涵: 融合东方道家人文思想与西方超现实主义之物我概念的结合。 (2)艺术技巧: 空空1. 中国文人画之涵意式、多透视原则及象征式构图特点。 空空2. 民俗图绘中之语意式或象形式的影像构成手法。 空空3. 西方超现实主义的影像构成及造型组合方式。 (3)艺术方向: 意涵艺术将艺术平民化、组构化,艺术创作以个人经验形象化的组合来构成主题创作,人人可为之,但意涵艺术家需受过地以艺术元素之组合训练与表现。 总而言之,意涵艺术组构象征影像来完成主题意涵! 文森 2004.07.08 |
|
|
|
何谓"艺术型态的陶瓷创作"? | |
基本上,如果"艺术"是概观的美感经验传递,而在现代艺术行为里亦如此呼应的话,"艺术型态的陶瓷"应有以下特点: (1)创作精神意涵该重于技术层面,技术是为完成创作而产生而学习! (2)作品应强烈隐喻或释放讯息,与观者作经验值或观感的交流,亦可言作品是充满意涵的! (3)创作者是转换思维与主题的工具,作品成了思想的代言人,它会诉说创作者的语汇,或称艺术语汇! (4)"艺术型态的陶瓷创作"人人可为之,因人人皆有思维与生活经验,而艺术创作者只是拥有转换主题为艺术语言的能力罢了! |
|
|
|
试述 "意涵风格陶塑" (Content Style Ceramic)的想法~ | |
◎ 意涵风格陶塑以造型语汇的组合来描述情境与主题,而内涵是东方的隐喻作用,视觉上是西方的夸张与写实风格,尝试融合文人画意涵与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向。 | |
◎ 以陶土和象征语汇构成陶塑作品,意境与视觉的传达是主要创作手法。 | |
◎ 结合东方"物我两忘"道家概念(含国画构成的透视及简化的技巧)与西方超现实表现的艺术型态。 | |
◎ 艺术家以感受到的文化讯息,转化为暗喻性的形状或色彩(如云代表自由,水表示不定性与渴望般),来作传递主题表现。 | |
◎ 意涵艺术家使用材料技巧与艺术语法来表达主题与释放讯息。 | |
|
|
艺术观点来源 ~卡西勒的"人论" | |
我的艺术创作观点有部份来自于卡西勒的"人论",其想法大致上如下所言: ◎ 人类文化哲学其实是人、符号、文化等三元架构。人的创作与表现,根本上都是从"人的本质为何"此问题而来的。 ◎ 艺术也是一种符号形式,它有相对于其它各种不同符号形式的特点。 ◎ 物被感知的形式是卡西勒用来界定艺术品最重要的特质,而形式就是卡西勒所谓的"符号"。 ◎ 艺术教会我们将事物形象化,而不仅仅将它概念化或功利化。 |
|
--- 人性与符号形式-卡西勒《人论》解读
|
|
|
|
文森观点 ~ | |
◎ 艺术为人们由感知转换表现的行为与成果。 ◎ 艺术品以有形的材料或色彩语汇,传达无形的视觉经验与主题意识。 ◎ 艺术家为艺术意涵的构成者与传达者。 |
|
欢迎一起讨论"意涵陶艺".... |